人物
时段
朝代

宗教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发等。有用无用其理
亦成。许无实境故。如梦失精等 上来一
颂以三种喻释四难讫。彼论次有一颂。以
一种 喻合
释四难。颂云。一切如地狱。同见
狱卒等。能为逼害事。故四义皆成。彼长行
云。谓地狱中虽无真实有情数摄 (第 0491b 页)
门次第。从浅至深。四品破人。六品破法
者。人易法难故也。作作者破人法之用。本住
品破人法体。燃可燃举 喻合
破体用。本际品
穷人法之原。故四品正破人傍破法也。又初
品通破即离二我。但破即为正。如先尼计作者
(第 0089b 页)
。文三。初法
说牒彼义作无用破。如治俗人罪下次举喻
破。五阴相续下合喻。问曰下破第二救。又
三。谓法 喻合。
正明我有用非是无用。言有用
者有二种用。一所依用。二造作用。法譬合中
皆有二用。细寻文易解知也。答曰 (第 0166c 页)
。准释可知。

大乘起信论 第七释论题目者。大者。当体
为目。包含为义。乘者就喻为称。运载
为功。法 喻合
举。大乘所信之境。体能为义。
起信即能信之心。澄净为性。心境合目故
云大乘起信。此即大乘之起信。是对 (第 0245b 页)
 果中二。初断果。后智果。由前方便能破
和合识内生灭之相。显其不生灭之性。此根
本无明尽故心无所合。即显法身本觉义
也。即于此时能灭染心之中业相等相续之
相。不灭相续心体故。令随染本觉之心遂
即还源。成淳净圆智。成于应身始觉义也。
然此始觉无别始起。即是本觉随染作也。今
染缘既息始还同本。故云淳净也○释疑
中初问后答。问中执真同妄难。后简妄异
真答。

此义云何 难意云。如上所说。动彼静心
成于起灭。今既尽于生灭。应灭静心。故云
此义云何也○答中法 喻合
三也。

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
性非可坏非不可坏 答意云。业等染心名
诸识相。此等皆 …… (第 0260a 页)
故。经中说言。凡诸有心悉有佛性。以诸
妄念必依于真。由真力故。令此妄念无
不返流故也。初中有三。谓法 喻合
也。

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
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 法中。
初不了如理一味故 …… (第 0262a 页)
正方也。即
明不觉不离觉也。

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则无有迷众生
亦尔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则无不觉  喻合

知。

以有不觉妄想心故能知名义为说真觉若
离不觉之心则无真觉自相可说 后文中
二。初明妄有起净 (第 0262a 页)
无明得相续者。心体既其不灭。无明则常
相续。云何治道得究竟灭也。此疑不相应
心。答中双答此二也○有法 喻合。
法中
总说。 (第 0269c 页)
喻合
别说。

答曰所言灭者唯心相灭非心体灭 言唯心
相灭非体灭者。境界灭时。唯心粗相灭。非
心自体灭。又 …… (第 0269c 页)
如所责。然今外假用
熏。及内正因方得成辨。故致前后。不可一
时也。是故上开二熏习。不云一也○于中
喻合。
法中但明因缘具成得。略无不具
失。喻中偏明不具失。略无具缘得。合中双
明二义。法喻可知。

如木中火 …… (第 0272a 页)
作意故而说自然
但依众生心现众生心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
色像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
 答中有法 喻合。
以法身普遍众生心中。但
有厌求机感即显粗细之用。非由功用也。 (第 0281b 页)
何忧不得。」

【始则金沙混杂。中则拣沙存金。末则惟金无砂。但
能去砂令尽。纵不识金。而金体自现。以 喻合
法。思
之可知。】

「毗婆舍那颂。」

【梵语毗婆舍那。此云观。竖而明之。义当于假。横而
言之。义 (第 0310c 页)
。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下复举重
离一喻曰。如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
此谓以 喻合
喻。使人了了无疑。云岩惟取重离一卦
为喻。此外并无干涉。故曰叠而为三。变尽成五。所云
三叠五变。是法 (第 0222a 页)
列名。三释义。初中谓彼前因积
集所现菩提之心。有二种相。此则牒前起后
也。释义中二。先释无染相。有法 喻合。
法中
二。先明自性无染。二出障清净。以诸烦恼亦
有二灭。一性自灭。本来即空故。二对治灭。翻
迷显觉故 (第 0066c 页)
之性海虚凝标指法体谓即此论所
宗法界性即诸法实性名为法性亦名法界或名真
如及实际等以具德故举海为况法 喻合
说故言性
海虚谓体非质碍凝即性无变异略显法体德也名
则诠表诸法自性言即语言谓语音语路语业语表
法本无 (第 0692c 页)
开模出像金色晃曜明反染归真应体喻(文)今疏引
成实有性功德义华严涅槃佛性论大意同诸后此
中下结显有法 喻合。
三约翻对中三初标举次故彼下引文后解云下示
义然此所引起信亦即自相大义问答决疑门此二
一发起略问难 …… (第 0709b 页)
成中有法 喻合
三定持住法德中初述释后前门下
对前示义二下半下益生中初约世间后法雨下约
出世二种益中举一兼一以影显故 (第 0712a 页)
此由非实事有性等。总聚不是识之生因。非实性故。
如第二月。」

【此重释上义而以 喻合
法也。恐有疑曰。第二月是
眼所见。云何不名为眼识境耶。今释之曰。如第二
月。纵令此眼识上。似亦有彼相 (第 0842c 页)
因等成因等性。此宗因
之因也。何则。因明之法。立宗之后。必以因成。故以
因为能成立法。宗因既立。当引 喻合。
故以喻为同
品。三支并出。有过必知。今欲破彼和合极微。而不
立量者。是谓极微成极微。和合成和合。犹如 …… (第 0823b 页)
识两别。于所喻之义理。准同而出。
次破因性云。又复纵是因性之言。为无用矣。此举
前纵许之因。今以馀识 喻合。
则因性之言无用。此
下又以纵夺之词结破。纵云。彼虽因用。非所缘性。
此亦如是。实为有用。谓彼极微。虽 …… (第 0826a 页)
然非斯境。如第二月。纵令此识
有彼相状。由不生故。不名斯境。」

【合喻以明纵许之意。先明喻体。后以 喻合
法。由此
二月。纵有彼相。然非斯境者。是明二月之体虚妄。
非五识所缘。如第二月。至不名斯境者。以 (第 0827c 页)
喻合

合之法。体非实故。既不可名生识之因。安得又为
所缘之境。】

「此由非实事。有性等总聚。不是识之 (第 0827c 页)
实有唯事下解第二人。文有
二初正破执。二引说證成。前中复二。初牒执
略非。许说生下第二正破。破中初法 喻合

理悬破。二如有一类下就人指行。谓若于彼
色等诸法实有唯事起损减执等者。景云。凡
是遍计所执倒情搆 (第 0508a 页)
果。有法 喻合。
法中分三。第一多见诸佛起行
之胜利。由二缘现见诸佛。地经说二种见佛。
一神通力见色身佛。二言佛力见法 (第 0567a 页)
十六卷

随难解中总标净惑所缘。在前卷末。自下别
辨。先别解四谛后总辨立。前中初释苦论
即是三苦有法 喻合。
然此三苦。且依瑜伽及
对法一处文中约彼三受及顺三受诸法。辨
三苦相。广说如彼。今此文中。云何行苦性谓 (第 0716a 页)
相。有二问答。初问答总辨佛心生起。次问答
辨诸佛虽无加行。然远由内地方便般若加
行力故有心生起。有法 喻合。
第八明化心有
心无心义。心不可化。故佛化身无自依心。然
依受用佛心。对缘利物。故云有依他心。第九
(第 0790a 页)
法故也。次对人明治中分三。
初圣人断惑。次明异生伏惑。后举二种粗重
明三无学有断不断。初中复三。谓法 喻合。

中三问以开三章。一问升见道圣者智行有
何相者。问见道行相。二问由几心故见道究
竟。此问入见道时经 (第 0679b 页)
一也。别异意解者。两人共诤不得
水乳也。变异意解者。取舍向背前后变异。如
来答中先长行后颂。长行中法 喻合
也。法中
先标后释。释中有五复次。喻中有五番如次
喻前五法。或通喻也。合但总合。言不能寻思
等者。一 …… (第 0771c 页)

解行也。同一会坐等者。地前菩萨未正證如。
但作意言分别观行。故名胜行地菩萨。下佛
答中先长行中法 喻合
也。法中先述成总说。
后别释其义。于中有三复次。初言非于初行
如是行时名能通达等者。非观诸行与彼胜 …… (第 0772a 页)

等。得念住修者。初乘时。未生合生者。已习
行。生已坚住等者。超作意也。馀文可解。下
佛现本宗中法 喻合
也。法中先标后释。释中
有三复次。初复次中明胜义谛。即是蕴界处。
缘生谛食三十七品家一味真如相。无别 (第 0772c 页)
合第四也。烦恼随眠未拔至复执将还者。却
合第三。此中间三种束为第二。可爱妙欲譬
之九结等。合第五 喻合
为三。复四魔怨已下。
加此二种以为第四。若脱此四名解一切。达
师云。为种种缚至贪瞋痴缚者。合第一三毒 (第 0819a 页)